這樣愛你剛剛好一年級讀后感精選3篇
時間:2023-12-20 10:13:50 瀏覽:70887
這本書提出孩子的成長從家庭生活開始,最后還是回到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成長是孩子成長的前提。家庭教育不只是簡單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態(tài)!對孩子的撫育過程,是父母自身成長歷程的一種折射。
這本書從“幸福”出發(fā)提出幸福教育是幸福人生的基礎,教育本來就是增進幸福的重要途徑。所以家庭應該和學校、社區(qū)一起,努力創(chuàng)造讓孩子幸福成長、快樂學習的環(huán)境。把童年還給孩子,把幸福還給家庭。
這本書提出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方法沒有價值,只有好的方法才能讓好的理念真正落實。如今,教育是父母最關注的問題,但家庭教育卻在父母的焦慮中常常脫離正確的軌道。父母對孩子的愛,再多也不嫌多。怎樣愛孩子和怎樣教育孩子關系到家庭和諧與幸福。
本書分別從九個方面闡述現(xiàn)實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舉例說明。通過事件分析,引發(fā)大家的反思。三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正悄悄的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行為發(fā)生變化。從以前聽大人的話慢慢向擁有自主意識過度。這是一個可喜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認識。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引發(fā)家庭矛盾,并且會產生與我們的教育理念相反的效果。 三年級的孩子注重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們不希望被打擾,也不希望被監(jiān)視,他們需要我們給予尊重和理解。
進入三年級,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進一步發(fā)展。一方面,孩子對他人評價的依賴逐漸減輕,獨立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增強;另一方面,孩子對他人關于自己的評價又極其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贊許。父母需要引導孩子積極地評價自己,從而使孩子變得更自信。
讀了這本書使我獲益良多,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的不當之處,我會改證這些錯誤,并用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去和孩子溝通,以達到“幸福”的目的。
朱永新老師的《這樣愛你剛剛好》這本書,又是關于愛的話題。類似的書讀過很多很多,感覺都是一些心靈的雞湯,因此,并沒有對這本書產生興趣。一次愜意的午后,不經意間,我打開了這本書,剛讀了幾頁便被吸引了,吸引我的是書中那種剛剛好的愛,一種充滿智慧的愛!原來還可以這樣愛孩子。說句實話,我們老師又何嘗不扮演著父母的角色愛這孩子呢?
這本書針對各個年齡段孩子家長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和問題,并向父母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幫助孩子的方法。讀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愛孩子不是簡單的事,更學會智慧的愛,不能一味遷就孩子,讓愛變成“溺愛”,要學會“讓愛剛剛好”。
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素養(yǎng),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發(fā)展。在教育中,家庭是成長之源,父母的成長是孩子成長的前提。家庭教育不只是簡單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閱讀才是家庭教育最美麗的風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態(tài)!
如今,教育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許多家庭教育卻在父母的焦慮中常常脫離了正確的軌道。總認為把孩子送到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就可以了,往往忽視了家庭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我們父母應該建設一個匯聚美好事物的家庭,自身也該成為美好的人,從而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么怎樣用智慧去關愛我們的孩子呢?這不管對于老師還是家長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通過看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的表達有科學的方式可以學習、可以借鑒。“善于表揚與獎勵,適時批評與懲罰”這章節(jié),祥細地介紹了什么時間夸孩子和批評孩子,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夸孩子和批評孩子,倡導“自然懲罰是首選”,認為要少用邏輯結果去罰懲孩子,而多用自然結果去幫助孩子。當事情發(fā)生之后,多和孩子一起想辦法,“發(fā)生了,確實很可惜,很難過!現(xiàn)在有什么辦法呢”,協(xié)助孩子在找到方法的過程中,學會承擔后果、學會改善的方法,通過一件一件事情的累積推動孩子的成長。對身為老師的我來說,感動于編者是如此用心、細心地把這一部分作為獨立的一個章節(jié)進行闡述。老師每天面對的不止一個學生,更要善于用科學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愛。有時候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yè),我也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但是我發(fā)現(xiàn)那些我眼中不聽話的孩子并沒有改觀。在我任職班主任期間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我的班級有一位學生上課很愛交頭接耳,我很著急,多次批評找他談話也不起任何作用,撐不了半天便打回原形。有一次,我聽到他在課堂上突然冒出一句“老師在講課,不要講話啦。”這句話讓我出乎意料,原來他也不喜歡課堂上有學生亂講話。于是,我想了一個妙招,我讓他擔任了班級的紀律委員,從那以后,他上課講話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就這樣,他慢慢改掉了自己壞習慣。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有時候鼓勵比批評更有效。其實這就是智慧的愛。
很感謝學校推薦《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七年級孩子》。這本書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個方面角度科學的分析了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身體特點,智力發(fā)育特征,心里感情特殊性,讓我知其所然,通過有效的的應對方法,科學地陪伴孩子成長,感觸多,收獲更多。
書中說,七年級是一個偏科現(xiàn)象發(fā)展的一個關鍵點,新科學,新環(huán)境,如果沒有好的開端很容易造成偏科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因此,做父母的應多肯定他們的努力。記得孩子剛進初中的時候,每周的"數(shù)學周考成績都不理想,有一次竟然沒及格,想到她在小學時,數(shù)學可是她的強項。心中暗暗焦急。每次她打電話回來,我總是反復叮囑她認真學習,雖然每次她都答應得非常好,但考試成績還是沒有起色,有時候看見成績()當真的想把她臭罵一頓,后來靜下來想想也不能全怪她,誰不想成績好。可是她學習方法不對,后來孩子打電話回家時,我都是同她一起找不足,給予她肯定,慢慢地,他的數(shù)學成績有了提升,雖然是緩慢的,但是她也是在努力,一句肯定勝過十句嘮叨。
其實,對于我的女兒,離家千里,寄宿于學校,真的無法從每一周的通話中獲取孩子的思想波動,最擔心的就是早戀,看完這本書后,再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想想自己也是從懵懂少年走向成熟的。與孩子分享年少時的情感,可以拉近親子距離。讓孩子坦然地面對朦朧的,難以言說的異性情感,以平常心與異性相處。
看完這本書,我想: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更努力做到知在先,思在后,行在先,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正確的科學的呵護與關愛中,成長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