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紅色經典書籍的讀后感600字【三篇】
時間:2024-01-02 00:10:36 瀏覽:6387
《苦菜花》這本書是以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半島昆崳山區的王官莊為背景,以仁義嫂一家的遭遇為中心線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反掃蕩中所進行的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表現了根據地人民那種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親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志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親置于王官莊極其嚴峻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征,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并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為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
當大女兒娟子拿起槍參加革命活動時,母親的一家正處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數口被惡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親獨自拉扯著5個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幫手,母女相依為命,而且,斗爭的環境又是那樣的險惡,母親怎么能不為娟子擔驚受怕呢?但是,公審大會和娟子親槍斃大仇人王唯一的現實教育了她,“有一種東西,像是一把火從她內心里燒起來”——母親的革命意識開始蘇醒了。面對封建家族的傳統壓力,她更加認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親的覺醒反映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覺醒;母親的成長代表了千百萬革命母親的成長。她的那種偉大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成長為革命母親的過程。雖然今日早已不同往昔,但是她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很多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一個母親,她是慈愛的,作為一個女人,她是堅強的,作為一個革命者,她是偉大的。她外表雖然柔弱,但她有著驚人的毅力與堅定的意志,她的犧牲,更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偉大。在戰爭年代,她鼓舞我們為革命奮斗,而現如今,她教我們如何堅強的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
《苦菜花》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它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東西,慢慢品味,就會得到很多,明白很多。
曾記否,沈陽東關模范學校的課堂上,那句鏗鏘有力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曾記否,南昌古城那場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起義,曾記否,萬隆會議上那贏得滿場暴風雨般掌聲的“求同存異”方針;曾記否,日內瓦會場前那輕快有力的步伐。是他,是我們億萬中國人心目中最敬愛的周總理,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是人民真正的公仆,他的精神風范流芳百世,它的歷史功勛彪炳千秋,他的崇高品質萬眾敬仰,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輝,他是中華的驕傲,更是中國外交史上的自豪。
輕輕地翻開《少年周恩來》,慢慢地梳理著逝去的流年碎影,靜靜地回憶起那個也許淡出我們的年代,不知不覺被少年周恩來而默默感動,是靈魂的洗禮,是被扭曲了的靈魂的標正……少年周恩來很是勤儉節約,他穿的衣服很是樸素,夏天是一件白色大褂,冬天是一件藍色大褂,多少次父親要給他添幾件新衣裳,他總是笑著謝絕了,他很不解,何必要在這些外表的東西上花費那么多精力為了盡量給家里減輕負擔,他開始自己想辦法找些事情做。在課后和假日的時候,經常給學校抄寫文件。刻蠟紙,油印,賺些錢來補貼家用。為了省錢,他只買豆腐店里賣不出去的碎塊。星期日返校時,回順捎帶一小瓶醬,回校當菜吃。
少年周恩來經歷的種種磨難也激發了他努力拼搏,發奮學習的斗志,優秀的成績與助人為樂的熱情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成為了學校里唯一的免費生。
讀到這里,感觸至深,今天我們成為了擁有陽光,幸福與和平的一代驕子,享受著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是否有周恩來的勤勞儉樸呢?中華民族素以勤勞著稱,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本應繼承這一切優良傳統,可是我們卻被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幸福享受扭曲了心靈!中華之痛,華夏之恥,我們應該拾起那中華民族的精神曙光了。
周恩來非常喜歡上學,但是學校的知識還滿足不了他強烈的求知欲,稍有空閑,他便去圖書館拼命地讀書,試想一個人能如此刻苦勤學得需要多大的精神意志來支撐啊!那么,當我們伏案抱怨學習的時候,請想想周恩來勤奮的身影。
時光變遷,當昔日苦學少年已然成為國家元首,當外國記者頻頻挑釁時,他面無懼色,只言片語便使無數外國人豎起大拇指。總理具有浩渺的人生智慧,擁有完美的人格氣質,對人,無論是友好人士,還是對待分動的勢力,對待基層群眾還是政府高官,都是一樣的文明禮讓,即使是對待鋒芒畢露的敵視分子總理也總是采取以柔克剛,以禮為先的態度,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溫順爾雅的儒雅氣質。敬愛的周總理在外交領域展翅翱翔,祖國的外交事業蓬勃發展。隨之而來,黨的建設亦翻天覆地,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英、中日、中美……。無數國家向中國示好。“China”一時風靡全球。
偉人的光芒光耀千秋,周恩來精神永不過失,讓我們向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學習,完成總理遺志,堅定理想信念,勤學刻苦,將青春和熱血奉獻給祖國和人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
《小兵張嘎》中的嘎子這個人物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他的形象無論在電視上、電影上和書籍上都經常會出現。他是中華兒女心中的英雄,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不僅看過了《小兵張嘎》這本書,也看了幾集關于他的電視連續劇,他的故事讓我感動,他的精神讓我敬佩。
張嘎子生長在抗戰時期,和奶奶相依為命。因為奶奶的原因(奶奶為了掩護八路而壯烈犧牲在日本軍的刀下),他痛恨日本人,痛恨他們殺害我們無辜的中國同胞,他要為奶奶報仇,為無辜犧牲的八路和親人們報仇。他立志要當紅軍,參加抗日戰爭。書上主要寫了嘎子的機智、勇敢,和紅軍配合得天衣無縫,救出了老鐘叔,最后打倒了日本鬼子。他不僅為奶奶報了仇,而且勝利之后隊長為了鼓勵他,送給他一把一直以來他夢寐以求的槍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表現了嘎子的機智和勇敢。一個英雄少年的形象。他能想出用柳條綁在小狗“小虎”的尾巴上,然后點燃后使的小狗到處亂竄來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從而使紅軍安全逃脫;他為了幫助紅軍解救老鐘叔,吸引敵人的視線,在沖鋒的時候被子彈把小腿打傷。別看他年紀小,可他卻表現出了長于我們孩子所能做到的事情。
嘎子的嘎氣、頑皮,這都是一個孩子應有的性格,可他的嘎氣和頑皮同樣也用在了抗戰上面。他的有些點子也是其他孩子所想不到的,有些確實也派上了用場。他表現出了對自己同志的忠誠和熱愛,對敵人的輕視和仇恨。嘎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我們現在不是處于戰爭時期。我們要學習他的堅強,學習他的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