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后感范文匯總四篇
時間:2023-12-27 10:10:26 瀏覽:81031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公司一名員工在讀了《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之后的感受。
對中華文化的驕傲感,對文化復興的使命感。
讀到致良知大型論壇學習會的發展,傳播的迅速,甚至翻譯成多過語言,想到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一群人。致良知四合院這樣的行動,對整個世界像一股清泉凈化人心。讀到哽咽,內在的共振,深深的驕傲!
致良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一劑良藥,踐行致良知,使我們的光明大道,幫助自己,傳播致良知是我們的使命,推動人類文明。
一念一言一行+時間累積作用。
數學題的算法讓我非常震撼,幫助一個人看似小事情,甚至感覺看不到成果,其實時間的變量加進來,就大不一樣!
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無數人,追隨一項偉大事業就是利益無數人,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人,攪局一項偉大事業就是傷害無數人。
一個念頭、一個行為也這樣加入時間的累積作用,也是成就無數傷害無數,首先是對將自己的成就與傷害。
所以要隨時明心、凈心。覺察自己的念頭,檢查自己的行為,抬頭三尺有神靈,一切根源來念頭,所以日日勤拂拭,建立雷達系統。
立志,我要成為哪一種人?
五種入流之人:士人,能人,君子、賢人、圣人。
以往最多是士人,所以很努力依然有那么多困惑,就像王大師,整個人很干凈,鏈接更高的能量,立志拯救世界的人不會為原生家庭的事情痛苦。越是能量低的人,越是志向低的人,困惑越多。所以,知行合一的目的就是致良知,一,就是立志。
有內外合一的遠大志向,才不會沉溺痛苦,才能更快穿越甚至超越。
在生活中的啟發與運用:
面對父母矛盾的痛苦:一方面要面對和探尋解決的路途,第二,就是立志做幫助這樣家庭的導師,這一切的發生就是為了錘煉我,我一切的投入就是為了一項偉大事業,一個偉大的使命,何必痛苦與一時,何必焦慮于一時?帶著恐懼也帶著感恩,感恩這痛苦里的使命,感恩這樣的體驗與一點點的成長。
自從加入了致良知四合院,我每天離不開《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這本書。并錄制了音頻。悠悠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的漫長歲月,一直沒有斷流的傳承到了今天。中華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前行的動力。作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在圣賢思想的指引下前行。古往今來,中華圣賢無不以提升心靈品質,開發心中寶藏為宗旨,無不以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使命。這是一本指引人生航向的書籍,我們做不成焦裕祿,但是人人可以做雷鋒。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體現自己人生價值。
? 作為一名教師,使命感是我前行的動力。這本書是一本洗滌靈魂的書籍,適合所有人來讀。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德的厚薄決定了事的高低,優劣,大小,多少。心決定道,道決定得,德決定事。所有的事匯集起來就是人生。人的一生是從小我走向大我的過程,人生價值重大的體現不是在于自己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在于我們為他人做了多少。我們秉承心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心在課堂收獲一定在課堂。一位恩師和我講過,老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校是育人的圣地,不允許有半點馬虎。行為作用與反作用是人生重大真理,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其相對應的反作用力在起作用,無一例外。恩師的話也正與人生重大真理相吻合。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圣賢思想的引領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心是文化的核心密碼,文化又是心的呈現,一個人的心靈品質越高,心的層面也就越高,主宰行為作用也就越好,開發的心中寶藏也就越多。
? ? 我們每個人都是吾性自足的,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開發多少得到多少。開發善良得到善良,開發智慧得到智慧,不開發不得到。人的心靈寶藏并不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所以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開發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寶藏。我們的人生屬于不斷修行的過程,不斷開發心中寶藏的過程,心中寶藏開發的越多我們的人生就會越豐盈,內心就會越綻放。
? ??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文化核心。行為的目的和思想一致。到達完美才可以止步,也就是不斷修身進取,反思自己。畢竟人無完人,人生就是要不斷反思和進步。感謝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編著此書。讓我不斷的努力奮斗,奮斗的青春最美麗,雖已過青春年華,但和青春的大家在一起奮斗,我的青春依舊存在,我有不老的青春,我更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懷著一顆敬畏之心閱讀了《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一書。因為珍惜,所以讀得用心,真就應了書中所說“人生重大的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道理一樣,在精讀后,意外收獲了改變和顛覆我三觀的秘密,被深度洗禮后的心靈變明亮了,感覺收獲滿滿。
深度聚焦后,讓我感悟最深的是,“心”是一切的本源,“心”明了、“心”凈了,凡事都通了。因為心中擁有無盡寶藏,讓每個人的生命如此充滿希望,心靈品質提升了,就可走上一條康莊大道。于是向書中學習“知行合一”,我們周末召開家庭會議,成員就是我們三口人。我首先總結這一周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困惑,然后兒子和他爸爸對于我的發言,給予鼓勵和指導意見。依次類推,每個人都發言。在此“明心”,“靜心”的過程中,我們收獲最大的是學會了自我反省,并且能以坦誠的心態接受對方給予的建議。
心為何物?身之主宰便是心!心靈感受到的是陽光,便會發出正能量,汲取到的都是力量、信心,是勇者無畏和勇往直前。如果心靈感受到的是霧霾,便會看任何人和物都缺少敬畏感,汲取到的是自負、傲慢、玩世不恭。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工作上止步不前、職場或社會關系緊張、家庭不幸福、對小孩管理憂心、與他人相處不愉快等情況,都跟個人心靈品質建設有密切關系,“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一個人如果能修煉好、管理好自己心靈品質,圍繞他的事都是通的、順的,通過行為的作用與反作用折射出良好的德行,與周圍的人、事建立起心與心的鏈接,自然心想事成。于是向書中學習“知行合一”,和學生,和兒子,和家人朋友相處,帶著陽光心態,使用正面語言,于是就真的有了改變......、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需要通過建設心靈品質將寶藏開發出來,所以在心上用功夫,是最有意義也是最有效的。心靈品質建設的厚薄決定了一個人成就與幸福的大小:心靈品質建設的強大,培養出來的是內心堅定、奮進、搏擊的態度。書雖已“看”完,卻未“學”完,更未“做”完,一切才剛剛開始......
劉老師感悟:
用四書的話來解釋“心”的修煉,便是“修身”,曾子說,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八條中,誠意正心便是我們心生一念,之后我們便沐浴焚香,開始修齊治平。一個人的終極目標,取決于自身“修身”境界的高低,換成大白話,就是“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我學識和修養”,這樣,我們的生命便是不斷攀升的。
再用易經的陰陽思維和老子的道德經觀點來分析,一個人的人生是應該屬于不斷攀升的,而不是我們所說的“老婆孩子熱炕頭,二兩肉就一瓶二鍋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處于新的少陽階段,而不是“走向它的反面”,以至于榮極必衰。也許我們是清華北大畢業,但是這只是過去的輝煌,一旦停下學習的腳步,我們很快就會被甩到現實的沼澤里爬不出來。
熟讀經典,用經典指引自己“終身學習”,不斷反省不斷攀升,從自己的文化中獲得自信,同時,也“繼往圣之絕學”,這樣的讀書,真好。
最后談談第一段,每當我看到誰的文字說到收獲滿滿,便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因為,每一個爸爸媽媽的成長,就意味著孩子成長的平臺更高一步,更別提家長本身就很優秀。
感恩遇見同道中人。
知行合一,是陽明先生對我們的教誨。行出來的知,才是真知。真知不在于語言上如何表達,而體現在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思維方式上。
行動,就是要爭分奪秒地利益和成就他人——在工作中成就伙伴,在家庭中成就家人……對于每一個有緣走進你生命中的人,利益對方最簡單、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送他或她一本《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
在致良知四合院,一位同仁發自肺腑地說:“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一本書,輕輕翻開,用心閱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命,讓一個家庭走向幸福,或是讓一家企業邁向偉大。
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無數人——這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一路走來,見證了太多人的生命,因為圣賢思想而變化氣質、煥然一新,每每想起,不由讓人熱淚盈眶。
在這個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祖國的召喚就是致良知四合院的使命。衷心希望各位同仁能夠起而力行,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將生命匯入到偉大時代的洪流之中,書寫無悔的人生!
深深深深地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