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春歲月讀后感2000字【四篇】
時間:2023-12-21 10:10:33 瀏覽:11160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再現了習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是一本提升人生品格、錘煉思想覺悟的生動范本。第一黨支部全體同學進行了認真學習與交流,感想頗豐,現將交流感想匯總如下:
一、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縱觀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史是一部奮斗史。胡春立說,習總書記在上山下鄉時,從“扁擔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層一層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就不怕扁擔磨了”的磨練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華。陳良棟談到在七年知青歲月里,習近平一步一步地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等難關,也就是這些經歷才錘煉了他堅強意志和毅力。杜君璞談到,苦難是一筆人生財富,越是在逆境中越是要忍耐、堅持、充實自身,只有這樣才能成長自我,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張炎子認為,當代青年不會再有上山下鄉的那種歷練,也很少會有吃不飽肚子的擔憂,但是同樣會碰到“苦”的環境、嘗到“苦”的滋味。作為生活在新時期的青年一代,像青年習近平那樣,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
二、求知若渴志存高遠
酷愛讀書,是《歲月》中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談到的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印象。羅緒春說,青年習近平到陜北插隊,只帶了兩個行李箱,里面裝的全是書;“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而且一直堅持,廣泛涉獵了歷史、政治、哲學、文學、外交、傳統文化等領域的大量書籍,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嚴鼎程引用李書磊的話講到“向學的人不墜其閱歷實踐之志,實踐的人不失其向學求道之心。”王忠勇結合自身學習生活總結道,要堅持理想與現實的統一,目的與手段的統一,研究與宣傳的統一。李衛軍認為,個人不僅要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內在修養,更要與整個社會融為一體,把握時代脈搏。
三、嚴于修身勤于律己
總書記是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環境下,艱難而又準確地扣好這人生第一??圩拥?。薄海說,“通過讀《歲月》體會到做人一定要有要求,做人一定要熱愛學習,做人一定要辦實事。”馮靜談到了積極人格的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克服消極心理的方法,即“擴大人際交往,多和正能量的人接觸,在艱難困苦中自我鼓勵,增強執行力”。潘志宏說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習近平的修身律己也來自于祖德家風的傳承和影響。”王大林說“看天氣、接地氣、有骨氣、沒脾氣”是習近平知青時期的優秀養成。
四、腳踏實地心系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在走上社會之初就與最底層的中國農民同甘苦共患難,由此培養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斷的深厚感情——從心底里熱愛人民,把老百姓擱在心里”。黃自立讀到習近平為群眾打壩、修梯田、打井、對乞食老漢“解衣推食”、幫助老漢拉車、幫群眾找豬、為救治受傷村民而急壞了……這些體現了同胞情誼、濟世之心。朱丹丹講到“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期間,一心想著為當地群眾辦實事,試圖改變當地落后面貌。這種為人民服務,踏實肯干的實踐品格激勵著我們青年一代。”張志剛也談到“要崇學尚讀,腳踏實地埋頭基層,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最后,組織員辛老師對大家的學習交流做了總結,指出《歲月》這本書很好,對于引導我們樹立遠大理想、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傳承勤奮好學進取精神、培養愛民為民的家國情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戒驕戒躁,堅定人生信念,把握好人生定位,吃苦耐勞,勤鉆研、多讀書,將自身學習、實踐與理論、啟示結合起來,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近日,我認認真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使我接受了一次全面的黨性修養和心靈的洗禮。該書生動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艱難磨礪和豐富實踐中的成長歷程,直觀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深刻揭示了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的深厚歷史邏輯、實踐基礎、人民意愿。作為一名基層組織人事干事,今后,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錘煉工作作風,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不斷發揮作用。
把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把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歷史脈絡、實踐根基和精髓要義,更加深刻地領悟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進一步增強敬仰核心、信賴核心、跟隨核心、維護核心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與堅持砥礪黨性修養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是當年“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七年的艱苦歲月,習近平總書記堅守梁家河,在養育了中國革命的黃土地上,經受了曲折經歷和艱苦磨礪的考驗,始終堅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始終懷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邁情懷,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緊地連在一起。要進一步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經歷中汲取理想信念、為民情懷、擔當意識、奮斗精神的豐厚養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更加自覺地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堅守本色,更加自覺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和堅強捍衛者。
把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與傳承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錘煉工作作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習近平總書記插隊在貧瘠的陜北黃土高原,這是全國1600多萬插隊知青中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最為艱苦的地方之一。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艱苦勞動中,與群眾一起放羊、鍘草、挑糞,冬天冰涼刺骨的泥水照樣蹚,勞動中手掌起泡流血也在所不惜,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種種考驗,歷經了七年的磨礪成長。在閉塞荒涼的黃土高原,習近平總書記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同時,從沒忘記學習和思考,堅持博覽群書,始終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山上放羊時學,干活休息時學,曾為借一本書能跑30多里路。讀馬列、讀歷史、讀政治、讀文學,積淀了豐厚的文化素養、知識素養、道德素養和理論素養。當今時代,我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已經大為改善,更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不斷磨煉意志、品格和能力,不斷加強各類知識的學習,勇于經受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形成拼搏奉獻、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當時,我聽到這段話,第一反應就是青年喜歡聽、聽得進,肯定會“火”。果不其然,總書記的講話一經全文公開發表,這段話就在青年中引起強烈共鳴,激勵著無數青年發出了“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的錚錚誓言?,F在,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以下簡稱《歲月》),了解了總書記青年時期的點點滴滴,我們再來回味和咀嚼這段話,更有一種跨越歷史、直擊人心的觸動與震撼,更能體會到總書記在講這一番話時的語重心長、殷殷囑托。我理解,總書記這段話是說給廣大青年聽的,同時每一個字又是對自己知青歲月的深沉感悟。在那段日子里,青年習近平在艱難困苦中經歷摔打、挫折、考驗,做到了寵辱不驚、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升華和超越。透過七年知青歲月,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總書記“五四”寄語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就是“知行合一”所帶來的極其強大的心靈感染力、理論說服力、實踐穿透力。這種震撼,吸引著我、同樣也吸引著廣大青年走進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感悟總書記的青春奮斗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深刻啟示?!稓q月》一經出版發行,就在廣大團干部和團員青年中自發形成了讀《歲月》、話理想、談奮斗的濃厚氛圍,形成了向青年習近平學習、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的高度自覺。這是人民群眾的呼聲,這是人民領袖的魅力。
一、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是青年一代勵志成才的生動教材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笨倳浀钠吣曛鄽q月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注腳。對于每一個人來講,扣人生第一??圩訒r的外部環境是很不一樣的。有人可以在親人的幫助下扣,有人可以在陽光下、燈光下扣,而總書記當初是在黑暗中摸索,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環境下,艱難而又準確地扣好這人生第一??圩拥摹N┢淦D難,更顯偉大,更能夠給當代青年以豐富的教益與啟迪。
青年一代向總書記學習,就是要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團員青年堅定跟黨走,就是初心。不忘這個初心,是我國廣大青年的政治選擇,也是我國廣大青年的人生航向。總書記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笨倳浨嗄陼r期先后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即便是在個人處境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始終沒有對黨產生過懷疑和動搖。這就為我們生動詮釋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堅定,為廣大青年樹立了堅守初心不動搖的學習楷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在談到青年成長道路問題時,每次必講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廣大青年要把總書記的要求和他青年時代的實踐結合起來學習,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真正牢固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
青年一代向總書記學習,就是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奮斗精神。在七年知青歲月里,別人做事從“零”開始,青年習近平卻要從“負數”開始,深深體味了最苦、最難的生活,并在苦難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華。從“扁擔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層一層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就不怕扁擔磨了”;從“躺在跳蚤堆里睡覺,一咬一撓,渾身發腫”到“對跳蚤的毒素產生抵抗力”;從一開始勞動“連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個工分”到兩年后“拿到壯勞力的10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習近平總是一直拼命干,從來不“撒尖兒”,一步一步地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這“四關”。每過一關都是一份磨礪,都有一份收獲,不斷積蓄著人生升華與超越的能量。這種苦難的磨礪,既是物質上、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心靈上的??倳洀牟恢O世事的“知青”到自稱“是個普通農民”“是黃土地的兒子”,體現的是思想深處對農村和農民感情的深刻變化,證明已經完全融入了人民群眾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國的大地之中?!扒嗄陼r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辈煌甏?,吃苦的含義是不一樣的。當代青年不會再有當初大規模上山下鄉的那種歷練,也很少會有吃不飽肚子的擔憂,但是同樣會碰到“苦”的環境、嘗到“苦”的滋味。作為生活在新時期的青年一代,沒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須像青年習近平那樣,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奮斗中創造屬于自己的無悔青春。
青年一代向總書記學習,就是要養成愛讀書、善讀書的生活方式??釔圩x書,是《歲月》中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談到的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印象。青年習近平到陜北插隊,只帶了兩個行李箱,里面裝的全是書;“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而且一直堅持,廣泛涉獵了歷史、政治、哲學、文學、外交、傳統文化等領域的大量書籍,留下了“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生動故事,用梁家河老鄉的話說,“近平讀書有‘書癮’”,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在當時那么差的學習條件下、不怕考試得零分的社會氛圍中,青年習近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這是難能可貴的。他不僅愛讀書,而且善讀書,“經常是幾本書同時看,有所對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從實踐中求真知,指出“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書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眾結合,才能把水分蒸發掉,得到真正的知識”。在總書記青年時代,書很少,很多時候是有什么書就讀什么書;現在,書多了,想讀什么書就有什么書,但我們的讀書學習越來越快餐式、碎片化、淺層次。針對這一問題,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強調,青年抓學習要“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特別是要克服浮躁之氣,靜下來多讀經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薄_@些要求很有現實針對性,廣大青年應當結合青年習近平讀書學習的事例,養成愛讀書、善讀書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中打牢自身成長的根基。
二、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是年輕干部健康成長的看齊標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墩墩苗”來比喻年輕干部的成長,深刻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沒有什么壞處,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痹谄吣曛鄽q月里,青年習近平擔任過駐隊社教干部、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在最基層、第一線為老百姓做一件件實事,贏得了群眾的口碑,成為“大家都擁護”的村支書??倳浻霉韺嵺`告訴新時期的年輕干部“為什么當干部、怎么當好干部”,為大家樹起了看齊的標桿。
年輕干部向總書記看齊,就是要一心為民。《歲月》一書給我留下的一個深刻印象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走上社會之初就與最底層的中國農民同甘苦共患難,由此培養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斷的深厚感情——從心底里熱愛人民,把老百姓擱在心里”。對乞食老漢“解衣推食”、幫助老漢拉車、幫群眾找豬、為救治受傷村民而急壞了……這些都是青年習近平為民情懷的自然流露。梁家河的村民們講,總書記那時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讓群眾的生活好起來”。從政是一條充滿不確定性的路,對待這種不確定性,總書記的選擇是:“干得好,將來成就一番大事業,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給老百姓做些實事,也沒什么”,“因為不管從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層為群眾做實事的權利總是不會被剝奪的”??倳浻谩霸谌魏螎徫簧隙寄転槿罕娮鰧嵤隆眮砜吹淮_定性,與某些干部用拉幫結派、投機鉆營來抵消不確定性,是兩種選擇、兩種境界,涇渭分明、高下立見,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中我們更深刻地讀懂了它的根基與源頭。新時期的年輕干部必須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定不移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年輕干部向總書記看齊,就是要勤勉務實。梁家河的村民講,“近平不搞形式主義,不搞那個年代時興的學習、運動,而是立志辦大事,要給群眾做實實在在的事情?!贝謇锶钡厝奔Z食,他就帶領大家打淤地壩;村里缺水,他就帶領大家挖深水井;為了方便村民縫補衣服、磨面磨粉、購買日用品和農具,他給村里辦起了縫紉社、代銷店、鐵業社、磨坊?!爸灰谴迕裥枰模灰撬芟氲降?,他都去辦,而且都辦得轟轟烈烈?!鼻嗄炅暯降膭諏嵾€體現在村民都愛聽他講話。村民們都說,“近平開會和其他干部不一樣,其他干部開會,講話的時候老百姓在下邊抽旱煙的、說閑話的、納鞋底的,基本上沒有人聽。唯獨習近平開會,講話的時候大家都靜悄悄地聽”,“能把人聽憨了!”原因就在于青年習近平“不說空話,不說大話”,講得“特別實在”,說的都是老百姓想說的心里話。新時期的年輕干部要牢記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教誨,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正選擇人民群眾急需的事情去干,選擇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去干,特別是要把那些已經決定了的好事實事,快干、干成、干好,真正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年輕干部向總書記看齊,就是要敢于擔當?!案艺f、敢做、敢擔當”,這是梁家河的鄉親們對青年習近平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領導風格的一致評價。當年,總書記做事“有決心、有毅力,輕易不說出口,只要說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打壩、辦沼氣、辦代銷店、辦鐵業社,等等,沒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廢的,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都能想辦法克服。特別是在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下,搞副業是有風險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眾需要、對集體有利,總書記就會在嚴謹把握政策的基礎上,帶領大家堅決地干。這就是一種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帶領全黨直面問題和弊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以釘釘子精神逐步深化,實現了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明顯好轉。這背后所體現的頑強意志品質和強烈責任擔當,與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中的奮斗是一脈相承的。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決勝小康的關鍵時期,處于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更需要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年輕干部必須牢記總書記提出的20字好干部標準,真正把責任扛在肩上,敢于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爭當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勇士。
三、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在當代青年內心贏得了強大真摯的情感認同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中,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這個關鍵歷史時期,我們越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堅定信念,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運籌帷幄、勇于擔當、率先垂范,贏得了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正式明確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這是黨之幸、國家之幸、民族之幸,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政治成果,我們必須備加珍惜、堅決捍衛。
對核心的絕對忠誠和堅定追隨,最根本的在于發自內心的崇敬與愛戴,最深沉、最持久的源泉是心靈上的情感認同。1949年5月7日,周恩來同志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發出了“學習毛澤東”的號召,指出:“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無法學習的領袖……我們的領袖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的,是跟中國的大地、中國的社會密切相關的?!爆F在,我們同樣需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生動地理解和認識我們的領袖,“不僅看到他們在臺上作大報告的樣子,也知道一點兒他們的酸甜苦辣和內心世界”。《歲月》一書正是為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窗口。
習近平總書記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在梁家河的七年時間里,總書記窯洞里的知青越來越少,但是來這里拉話、討論事情、聽說書的老鄉越來越多。這是一幅沒有刻意導演、但卻十分具有象征意義的畫面,定格了總書記密切聯系群眾、深深扎根群眾的生動景象。
習近平總書記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的。青年習近平離開梁家河時,村民們送了一程又一程,難舍難分。40年后,總書記再次來到梁家河,對鄉親們講:“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里。”簡簡單單的話語背后,飽含著與人民的深厚感情。
習近平總書記是跟中國的大地、中國的社會密切相關的??倳浽浾f過:“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痹诹杭液拥?年歲月,總書記讀懂了“生活”這部大書,讀懂了“中國農村”這部大書,也讀懂了“實際”這部大書。這是總書記與黃土地的不解之緣,從中國的大地、中國的社會中汲取到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最近,我經常和各級團干部和各領域團員青年聊起讀《歲月》一書的感受和體會。不少青年朋友講:“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黨和國家干了許多得民心、順民意的大事難事,我們感到總書記的形象在心目中越來越高大,由衷地信服和擁護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最近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又感到總書記和我們離得越來越近、貼得越來越緊,發自內心地愛戴這樣的人民領袖?!笨赐辍稓q月》一書,我們都能強烈地感受到,書中講述的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個青春奮斗故事都很實在,都是普通人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但是這么多故事背后的閃光點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就誕生了“偉大”。正是因為這種普通群眾都能理解和認知的“偉大”,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人民群眾才發自內心地感到習近平總書記既可敬、又可親,既高大、又貼近,具有強烈的人格魅力。
理解這份“偉大”,還需要我們置身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時代環境去體悟。當我們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回望過去時,歷史已經定格,呈現出一種確定性;但是,在真實的歷史正在行進時,充滿了未知、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現在回頭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總書記當初在梁家河,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很多時候看不到未來、也設計不了自己的未來。在那種情況下,總書記仍然堅守初心、堅持學習、堅持奮斗、堅持工作,支撐這份寶貴的堅守與堅持的,就是信仰的力量、為民的情懷、務實的作風、擔當的精神?,F在,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正需要有這樣一股力量、這樣一份情懷、這樣一種作風、這樣一身擔當的領袖來掌舵領航。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睍r代在變、環境在變,不變的是榜樣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對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啟示,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恒價值。當代青年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始終堅守初心、堅定理想,始終與人民相結合、和群眾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練、多幾分淡定從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虛度青春,要在不懈奮斗中創造未來,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青年是一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這意味著青年時期的經歷跟人一生的成長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為我們再現了青年習近平扎根陜北黃土高原,七年來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書通過訪談生動描繪了青年習近平樹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
作為新時代成長的青年人,品讀此書能夠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從口述史中洞察大時代,從真情懷中感受大擔當,從奮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毋庸置疑,本書意義非凡,對青年來說更為意義深遠。它是當代青年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也是當代青年人勵志成才的重要典范,還是當代青年人綻放青春光芒的黨史寶典,更是當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輝的精神寶藏。
作為青年干部,我們應該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干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實踐出真知的務實態度;在不斷遇見、分析、解決困難的過程中鍛造堅毅剛強的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堅信每說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際遇,每一代人都應擔起每一代人的責任,艱難困苦,玉汝自成。
作為青年干部,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樹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走出自己的道路;應該建立“學樂精神”,在堅持學習中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和自身文化修養,結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經歷總結提煉,以求內修于心,外踐于行;在不斷攫取知識的過程中滋養精神、洗禮心靈、升華思想。
作為青年干部,我們應該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本情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入塵寰,與民悲歡,始信從中另有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緊密團結群眾為偉大工程建設,偉大夢想實現努力奮斗。